1·以德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人们常把以德报怨理解为:孔子教我们别人打了我,你要忍,你自己反过来要用自己的道德去感化他,用自己的胸怀去感动他。

但事实上,我们都被那个断章取义的家伙摆弄了一道,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弟子问孔子:师傅,别人打了我,我不打他,我反而对他好,我要用自己的道德和教养去羞耻他,让他从中反省自己的过错,你说好不好?孔子便说道,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对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回报别人。可是别人现在要打你,你应该就以直报怨,操起板凳打别人。看就是因为被别人省略一句话就造成这么大的误解。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说的是,国家统治人民,指示驱赶老百姓去做事情,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在现在看来‘就有这有着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权术,但这样一条愚民权术,真是孔子那样教化老百姓的教育家本意?

我们要知道一个知识,在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要靠自己断句,后人在研读那时候的文章要经历一个“句断”的过程,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合适的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就得出了一句通顺的话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语境便划分出正确的读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诗,礼,乐这三样是教育老百姓的基础,一定要搞好,如果老百姓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反之,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3·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现代汉语中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句俗语,可这句俗语亦非其原来面目。溯其本源,许多人都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成的。他们认为,“无度不丈夫”中的“度”是指气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起来正好构成“度量”一词,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度”字才被讹传为“毒”。这种解释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却是想当然之说,理由有二:其一,“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之说严重违反了汉语对偶句的平仄规律;其二,在明代以前的典 籍中找不到相关的书证。 其实,追根溯源,俗语“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演变而来的,其大体意思是说:对仇人不痛恨的人不是君子,对敌人不狠毒的人成不了大丈夫。在元明清三朝的笔记、话本、传奇、杂剧、小说中,“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用例多得举不胜举。如:元·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元·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清·李玉《清忠谱》第六折:“〔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一俗语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自元朝以来,正统的儒家伦理文化、道德价值体系、社会政治及伦理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市井流氓文化急剧膨胀,诸如“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无奸不成商,无谎不成媒”之类带有浓厚流氓文化色彩的俗语在民间大量产生,并被人们广泛使用,而“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这句俗语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正统的儒家道德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在其产生后正统儒家文化的维护者们试图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将“毒”曲解为“度”,为了与“度”对偶,他们又将“恨”替换作“量”,使“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讹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是或许是由于“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生命力太强、对人们影响太深的缘故吧,“度”字始终没能将“毒”替换下来,结果就形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并流传至今。